作为美国堪萨斯大学经济学博士,哈继铭先生曾任高盛集团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中,他被业内同行誉为“眼光独到”,其研究特点为“用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数据支撑起来的、极具深度的市场研究”。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金公司到高盛集团,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哈继铭始终活跃在经济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在IMF的11年——包括两年借调至香港金融管理局,担任“国际公务员”;在中金公司,他作为首席经济学家,引领了当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创新变革;在高盛集团,他的战场从卖方转向买方,继续在投资实践中探寻了经济和市场运行的奥秘。在中金和高盛工作期间,他的研究和观点一直保持着常青树般的业界影响力和良好口碑。
进入2017年以来,市场对宏观经济分歧较大,大致有三种观点——重回衰退论、经济L型和周期复苏论。今年来自美国 欧洲的不确定性增加,外围风险增大,但是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目前的宏观政策关注的三大重点是:稳中求进,抑制房地产泡沫和防范金融风险,那么在一月份经济数据表现良好的背后,投资者应该如何把握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风口?港股是否已经开启了牛市周期?房地产市场会不会持续调控?中美贸易是否必有一战?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应该如何理解….对于诸多热门话题,哈继铭先生均给予了详尽切实的解答。
一:资本市场处于上升趋势 尤其是港股
近日,港股表现强劲,A股转暖,很多投资者重拾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这背后的逻辑是否是由于中国的需求、信贷、供给侧改革和企业业绩超预期,从而海外资本看好中国经济?港股开启的这波牛市周期能走多远?哈继铭 先生 在《首席对策》中表示:中国其实在去年年末的时候就已经走出通缩,港股引来一波明显的上涨,这里面原因比较多,有汇率的趋稳,资本外流的速度下降,港股估值低,还有资本市场去年和前年的动荡,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改观,再加上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不仅使得海外投资者,包括国内投资者都有机会来投资港股,是必然的结果。中国的资本市场,无论是A股,尤其是港股,是有一波上升的趋势。
二,投资机会看好消费、医疗、大健康、互联网金融
中国的劳动人口在总人口当中的占比,从80年代就开始上升,一直到2010年到2015年,这五年期间见顶之后明显回落。那么在它的上升过程当中,劳动人口速度增加一定是带来劳动力供应充裕,资金过剩,储蓄率很高。但是过了这个拐点之后,就有可能出现劳动力供应不足,并且储蓄率下降,那就变成一个人更值钱,钱更值钱,干啥都不容易挣钱这么一个现象。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做资产配置、投资,如何把握这么一种质上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消费、精准医疗、健康、旅游休闲 会有投资机会,此外,哈继铭还看好在中国有得天独厚优势的互联网金融。
三,房地产调控或不持续 一二线房价还会涨
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哈继铭先生认为:目前,房地产需求受到了明显的政策压制,它可能会带来开工速度的下降,带来供应的下滑,但未来又会产生有待于释放的需求,在未来的某个时点,它可能会集中释放出来。这几年来我们看到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情形,两年上升,伴随着两年下降,这个周期似乎周而复始。目前来看,这样的波浪式的周期,并没有结束。风险稳住,政策放开之后,一二线房价还会上涨。
四,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大 中美可以避免贸易战
从特朗普竞选时的口号和当选后的行动来看,他将美国的贸易赤字和制造业失业问题主因归于中国加入WTO和汇率操纵等问题,并认为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将为联邦政府带来1.74万亿美金的税收。面对贸易问题,特朗普政府到底将如何行动? 中国又将如何应对?哈继铭 老师在《首席对策》中分析无论何种形式的中美贸易战都将有损于两国经济。相比之下较为良性的情形是中美两国重回谈判桌,且最终达成互利协议。由于中美之间贸易存在较大失衡,应该采取双赢途径,通过非关税措施中国向美国开放服务机构,增加进口美国的农产品。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他认为:3月份加息概率30%,预测今年6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大。
一财 李策:对于投资,去年您有观点表示:“2017年没有趋势只有波动,全球投资都相对保守悲观。” 日前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有企稳转好的迹象,最近港股表现强劲,有研究报告说认为已经开启了一轮大约五年的牛市,A股也有所转暖,对于今年的资本市场行情,您怎么看?
首席 哈继铭: 五年我不敢说,但是今年开年宏观经济形势和去年或者前年相比,应当说有了一个明显的改观。我们看到前年8月份汇率的贬值,引起了市场一段时间的振动,去年年初的时候,中国的股市也出现了一波振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风险似乎是越来越大,通缩无论是CPI还是PPI都是喋喋不休。但是到了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看到中国其实在去年年末的时候就已经走出通缩,PPI由负转正,并且企业的盈利也在出现明显的改善,发电量等等,大宗商品价格、煤炭,甚至于钢材的价格也出现了回稳甚至上升。所以在这些微观层面来看,中国经济应当说目前的状况要比前几年好很多,所以这也自然会带来人们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对于股市的信心,我们看到今年H股,尤其是港股,H股引来一波明显的上涨,这里面原因其实很多,我刚才说的汇率的趋稳,甚至包括资本外流的速度都有所下降,还有资本市场去年和前年的动荡,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改观。也有港股本身估值确实是比较低的,港股在发达经济体里面,你去看它的估值,无论和美国、欧洲、日本比,都要低很多,它是一个价值洼地,所以现在又开通了沪港通、深港通,不仅使得海外投资者,包括国内投资者都有机会来投资港股,带来这么一波上升,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是说它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因素,是不是能够持续地改观。从外部来看,接下来有可能3月份,也有可能是年终的时候,美联储加息,这又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于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包括人民币贬值的担忧,也会引起人们对于资本外流的担忧。另外,中国经济增长接下来未来,我相信今年增长速度在6.5左右,这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但是看到明年、后年是不是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比如我们刚才说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像国企改革,像增长动力的转型,是不是能够顺利地实现,如果到那个时候,人们之前的这种预期并没有兑现的话,也有可能会引起市场新一轮的变化。我觉得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的资本市场,无论是A股,尤其是港股,是有一波上升的趋势,但是能持续多久,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一财 李策:您还提到过近20年来人民币的购买力大幅度下降,由于资本管制,热衷于全球配置资产的人非常困惑,现在一二线城市限购限贷,那么应该投资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还是在股市里厮杀?
首席 哈继铭:沪港通、深港通,它其实是创造了一个国内投资向境外来配置资产的一个机会,就目前看到的数据来观察,沪港通、深港通南下的资金额度,还是没有充分地使用,所以还是有一定的空间的。另外就是留在国内的资金,我觉得投资机会也是有的,刚才我们谈到未来大消费行业会带来很大的机会,这里面有二级市场上已经上市的公司,也有一些正在蕴育中的新的公司,人们也可以通过PE等等这样的形式来介入。至于房地产,我觉得是这样,中国的大城市房地产还是有它的上升基础,虽然人口红利已经向我们渐行渐远,但是中国的城镇化还在进行中,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的就业机会、社会福利、教育医疗水平对于其它地区的人口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所以我是觉得中国的房地产并不是说因为价格很高,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就意味着马上就要跌,中国房子贵不贵?贵,但是短期会不会暴跌?我觉得不会。
一财 李策:可不可以说2017年,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不用担心下行,但是会趋淡,可能趋淡一段时间之后,政策放开了还是会上涨?
首席 哈继铭:对,如果这样的需求在一段时期里面受到了明显的政策压制的话,它可能会带来开工速度的下降,带来供应的下滑,而需求又是被抑制住的,这样的话,未来又会产生有待于释放的需求,在未来的某个时点,它可能会集中释放出来。这几年来我们看到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情形,两年上升,伴随着两年下降,这个周期似乎周而复始。目前来看,这样的波浪式的周期,并没有已经彻底地结束。
一财 李策:可以理解,对于房地产市场,我们政策的着力点是防风险,那么风险稳住了之后,可能为了刺激增长,就会放开对于楼市的管控。对于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 稳定的发展,您赞同征收房产税还是根据人口的流动,加大土地供给?
首席 哈继铭:我觉得更有效的政策就是你刚才说的,征收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收。
一财 李策:比如说第三套、第四套,对于这种投资性购房进行征收么?
首席 哈继铭:对,或者对于控制的房子进行征收,这个问题其实谈了很久了,谈了有十多年了,目前似乎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迹象显示这样的税种会推出。在这么一个假定下,我觉得其它的一些行政性的措施也不得不起一定的作用,比如说现在的限购,在需求端,抑制投资的这种需求。在供应方面也是要压价格,所以价格涨幅太大的楼盘,不让它开盘,我觉得这种政策可能是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久。关键还是需要通过更为科学的手段,比如说增加土地供应,增加土地供应就可以来平抑房价的过快上涨,同时在这个基础上适时地推出一些必要的税种,这个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中国房地产实际上是一个政府在里面起着相当大作用的一个行业,尽管房价很高,但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税收,是土地税,土地出让的成本。其实老百姓也很有趣,花了那么高的税买了那么贵的房子,觉得自己心里很高兴,很踏实,因为房价涨,实际上中国房地产有点像烟草行业,税收也很高,抽烟的人买了以后,虽然花了很大的价钱,花了很高的价钱买了烟,但他抽了以后过了瘾,他还是舒服的。
一财 李策:应该和中国老百姓的观念有关,买房才有安全感。现在让机构也参与壮大租赁市场,对于引导租房理念有多大效果?
首席 哈继铭:让机构和家庭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这个是在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提出的,但是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租的”,虽然一字之差,但是我觉得在政策方向上是有了明显的变化的。就目前来看,人们买房子还是有这么一种预期,就是说我今天买了,将来房价还要涨,因为将来土地价格会更高,政府在房地产环节当中所征的税还会进一步地提高,所以他今天买房子,尽管付了很多的税,按理来说付税多,你不应该高兴啊,但是他觉得将来的人付的税还要更多,所以把将来预期着房价还会进一步上涨。那么在这么一种预期之下,人们在不断地买房,再加上刚才我们也讨论了,中国老百姓其实投资的渠道还是比较狭隘的,国内资本市场的波动很大,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开放,向境外投资的渠道并不是非常顺畅。所以种种因素,使得中国的房地产,我觉得在短期来看,并不会出现一个大幅的波动。
一财 李策:我还记得您在2006年的《人口红利报告》中这样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人不值钱,钱不值钱,干什么都挣钱”,那么现在是“人更值钱,钱更值钱,干什么都难挣钱”,又有了通胀的压力,对于我们脱虚向实,振兴实体经济来讲,我们百姓可以做什么?老龄化社会有什么可以挖掘的投资机会?
首席 哈继铭:你谈到人口红利,这个是我们在2006年做的一个研究,发现中国的劳动人口在总人口当中的占比,从80年代就开始上升,一直到2010年到2015年,这五年期间见顶之后,会明显回落。那么在它的上升过程当中,劳动人口速度增加一定是带来劳动力供应充裕,资金过剩,储蓄率很高,这么一个现象。但是过了这个拐点之后,就有可能出现劳动力供应不足,并且储蓄率下降,那就变成一个人更值钱,钱更值钱,干啥都不容易挣钱这么一个现象。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做资产配置、投资,如何把握这么一种质上的变化,来寻求新的投资机会。我觉得人口老龄化到来之后,并不是没有投资机会,有些领域还是有很大的投资机会的,比如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们的收入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准,很多老百姓可能也不得不到了前半生攒钱,后半生花钱这么一个地步,这时候对于消费就有大的推动,有些领域,我这几年也是谈的很多,我又写过一个报告叫《从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也就是说从制造到消费,说白了就是,那么消费里面我们看到,简单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医疗,大健康行业,人的收入水平到了那个地步,年龄到了那个地步,环境的压力等等,都使得人们不得不在这方面的支出有所增加,政府对于人们的健康、人民的福祉也是很关心的,所以政府在这方面,医疗、教育等等方面的支出也会相应的增加。所以这个行业,我觉得在未来中国很长时间里面,都会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当然,这个机会可能前几年来说粗放型的投资就能获得很大的回报,接下来使得人们要更为精准地来把握大健康领域的一些分支机会,如何来打造精准医疗,如何来打造防患于未然,使得人们不仅是不生病,而且能够长寿,能够活得更加健康,这方面的医疗机会,保健的机会可能会更多一些。
医疗只是一个例子,另外像我们旅游休闲行业,现在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愿意看一看外界,甚至于走出国门看看全世界,所以我们中国人出去旅游是这几年蓬勃发展的行业,尽管如此,我们出行率相对其它国家来说还是比较低的,我们看了一下一年当中出去旅游也就是1亿人次,跟我们14亿人相比的话,10%都不到,像中等收入,韩国这样的国家就达到30%,所以我们上升的空间是很大的,欧洲更是达到40%。我们在体育、文化行业,无论是传媒、影视,还是体育赛事,健身等等这些行业都有很大的商机,互联网也是,无论是本身互联网的应用,手机的普及率,还是说互联网与其它行业的嫁接,比如说Fintech,互联网金融,这个在中国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机会,我们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应当说在发展中国家是最高的,我们的网络覆盖率比很多发达国家都要高。你看中国,我们到大街上,糖炒栗子,哪怕是烤红薯都能扫一扫就能微信支付,这些在其它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商机,很大的发展机会,所以我们刚才一开始谈了不少宏观上的一些风险,我觉得中国宏观风险与微观机会是并存的。
李策:进入2017年,来自美国 欧洲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中国面临了一些压力,但是 中国决定坚持走自己的路,目前的宏观政策关注的三大重点是:稳中求进,抑制房地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那么 在您看来,今年的经济到底怎么样?所谓 稳重求进,如何稳,又怎么进?
首席 哈继铭: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第一,稳增长,就意味着经济增长还是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去年增长速度目标是6.5%到7%,最后增速达到6.7%,在这个目标中。今年我估计这个速度不一定要追求到接近7%这么一个水平,但是很有可能会稳定在6.5%左右,那么也就是说经济增长还不能让它大幅地下滑,在这个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增长的质量,以及增长过程当中是不是会同时防范未来的一些风险。从增长质量来看,我们坦率地说,去年的增长基本上还是靠基础设施、房地产的拉动,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这两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就达到2.3个百分点,你扣除了之后,经济增长实际上可能只有四点多,其实这两个行业广义的来看,对经济的拉动还不止2.3个百分点,因为相应的钢铁、水泥、上下游,整体来看,对经济的贡献就更大,如果把这些扣除之后,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就会更低。经济增长速度尽管是保持到了6.7%,但是去年的增长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使得我们整个的经济增长不过多地依赖于某单一行业的推动。所以在质量上是有提升的空间的。
另外,我们也看到,在去年的增长过程当中,由于是投资起到很大的作用,投资的背后就是债务的扩张,信贷、债券,有一些其它的隐性的债务,最终使得我们的杠杆率是在上升的。我们的估算,去年底的时候,中国总体债务占GDP的比重上升到了259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在新兴市场来看是属于比较高的一个水平。我们消费对杠杆的依赖程度要比投资低很多,这样不仅经济增长的质量会有所提高,而且也有利于规避增长过程当中带来的未来的风险。
一财 李策:去年一直财政在发力,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最近易纲老师又说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就是不紧不松,那么我们对于今年的货币政策应该怎么样理解?
首席 哈继铭:中国的货币政策,如果我们从价格指标来看,就目前来看,并没有进一步的放松,并且是有一定程度的收紧,比如说汇率贬值本身是意味着一种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是宽松货币政策的一个结果,但我们目前看到汇率并没有像前期贬值那么大的幅度。利率,我们没有看到利率进一步的下降,反而是一些短期货币工具的利率还在春节前后略有上升,我们通常说的“麻辣粉”、“酸辣粉”的利率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刚才只是说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我觉得在中国起作用更大的还是数量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来看,比如说货币增长速度,贷款增长速度,社会融资总量增长,1月份曝出的数据,大幅的上升。所以我觉得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正如易纲老师所说的,它是稳健的,价格型政策可能略有收紧,但是数量型的政策实际上还是比较松的,毕竟经济还是要增长,6.5%左右的增长,你如果说没有贷款,没有信贷的保障,这种增长可能也是很难完成。
一财 李策:每年1月份,信贷的增长规模都很大。
首席 哈继铭对,当然这也有一定的季节性的因素,但是你即便和去年1月份相比,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增长。
一财 李策:我们都知道金融改革很重要的一项是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最新消息称:国企“十项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央企总数减至102家,您怎么评价国企改革的进程?
首席 哈继铭:关键是要使得国企的约束硬化,不能说为了发展而发展,只注重发展的过程,而不注重发展的结果,这样的话会使得资源失配,最终造成一些产能过剩的问题愈演愈烈。那么总结90年代国企改革的一个主要的成就,我觉得就是私有化,在当中起了一个很大的作用,让民营企业在某些行业能够起主导作用,让民营企业能够有自己的决策权,有自己的经营权,而不是说简单的像LP一样的来加入国营企业,这样可能最终未必能起到一个机制改变,起到一个效率提高的作用。
一财 李策:是的,此外,国企那些无效的 投资也是杠杆率上升的主要来源,去年喊了一年去杠杆和稳杠杆,但数据显示杠杆率反而有所上升,今年应该怎么看待杠杆的问题?
首席 哈继铭:“三去”当中就是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应该说去年在前两项,就是去库存和去产能方面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但是我们看到杠杆并没有下降,并且总体杠杆是有所上升的,甚至于家庭、私人部门的杠杆原来一直很低的,由于去年房地产这一波的带动,房地产的库存是去了一些,但是杠杆上去了。这三者之间要想完全兼顾,在一个短时期内,看来也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三去”都要齐头并进地推进的话,不可避免的在短期可能会造成经济增长速度比较明显的下滑,这个就是决策者要在这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之间做出一个平衡和抉择。我相信到了今年,如果我们对于经济增长的要求不像去年那么高的话,可能会在去杠杆上面会下更大的功夫,但关键还是要看我们刚才谈的第一个问题,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哪里,如果增长的动力还是来自于投资的话,尤其是像今年,房地产可能不会像去年那么上涨,动力不会像去年那么大,可能增长的任务更多的会落在基础设施方面,那么要搞基础设施,钱从哪里来?无论是通过PPP,还是通过其它形式,可能都会不可避免的带来银行贷款负债率的提高,这样最终我们对于去杠杆又会形成一个新的挑战
一财 李策:看一下海外的情况,特朗普上台已经一个月,他推行减税、加大基建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现在来看,中美之间的贸易是不是必有一战?还是说双方会回到谈判桌,中国怎么样应对比较好?
首席 哈继铭:其实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坦率地说,是有失衡的因素在里面,中国对美国的顺差是比较大的,占到美国总体逆差的50%,即使用附加值来计算,占比也是高达30%多,它比第二、第三名国家加起来还要大。这种失衡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通过什么途径来纠正这种失衡?我觉得两国之间有必要寻找一个双赢的途径,如果特朗普,美国方面一意孤行,要对中国像他在竞选的时候说要征收45%的关税,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双输的结果,首先他对中国增加那么高的关税,并不代表这么产品就会突然之间变成美国生产,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毕竟还是很高的,可能有些产品就变成了越南生产,变成其它国家生产,最后工作机会还是没有留给美国,只不过是对美国的顺差由中国转移到了其它国家去,这个最终达不到特朗普之前说的“Put America first”这样的目的。再加上中国如果受到这样不公正的税收的待遇,我相信中国也会采取相应的贸易方面的措施,会使得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也受到影响,这个最后就变成一个双输的结果。更好的解决这样问题的途径,可能还是通过非关税的措施,比如说中国实际上完全可以在某些服务领域更加大对美国的机构开放,对美国企业的开放。其实美国的服务出口是很具优势的,美国的服务对中国本身就是顺差,中国的服务业如果更大的开放的力度,既可以减少中国对美国的总体外贸上的顺差,同时也可以让国内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通过国内外企业的竞争之后,带来更有效的服务,更高质量的服务。这个我觉得是双赢的结果。另外,中国有些产品一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从美国的进口,比如说农产品,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实际上国内价格比美国要高,从美国多进口一些农产品,这个对于整个降低中国老百姓消费的成本,以及减少对美国的顺差都是有益的。
一财 李策:您的文章中预判今年美国的经济增速有望超过2%,是因为特朗普推行的政策么?或者有什么其它的原因?
首席 哈继铭:其实是这样,去年下半年,美国的经济和上半年比,出现一个明显上扬的态势,即使在特朗普11月份胜选之前,很多指标,包括通货膨胀,包括经济增长都已经开始上行。他上来之后,又表达了要推进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减税,放松管制,这些至少短期来看对经济是正面的一些因素。当然他也说了,要限制移民,要“Put America first”,在贸易上面,无论是对于中国,甚至对于墨西哥、加拿大等等其它国家,有一定的约束或者制裁,这些政策可能会对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那么综合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我觉得总体来看,如果都能做到位的话,可能对美国经济在去年上半年上升的这个势头基础上,还会有一定的拉动。我们在某些领域里面做过一个比较量化的分析,比如说对于他的财政政策,我们的量化分析结果,如果都能做到位,今年可能会对经济有0.3个百分点的拉动,明年有0.5个百分点的拉动。但是目前来看,他原来说的一些可能对经济会有负面影响的,比如说限制移民,贸易方面的政策,似乎做的多了点,而拉动经济方面的政策,减税、增加基础设施,这个好像八字还没有完成一撇,所以我们也不能对他预期过高。所以我们对于今年美国经济的增长,估计能够达到2%到2.5%这么一个水平,去年我们知道是1.6%,所以还是一个加速。
一财 李策:对于耶伦最新的表态,有预测3月份会加息,您认为美联储3月份加息的概率大吗?对于人民币来讲,有什么样的风险?
首席 哈继铭:对,我觉得这个概率是有的,但是不是很大,我觉得3月加息的概率可能是在30%多,这么一个概率。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的劳动力市场明显在改善,甚至也带动了工资的上升,从而推动了它的核心通货膨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是有必要加息的,如果这个时候,刚才说的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再加快推进的话,那么它的通货膨胀压力就会更大,美联储在那样的情况下,我相信就很有必要加息。但是正如我刚才说的,它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八字似乎还没有一撇,降税并不是说特朗普想降就能降,这也要通过国会的讨论,基础设施这些都是。所以他原来说的那一系列的政策,心里推进的速度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我倒是觉得如果一些积极的政策不能够积极推出的话,可能加息会推迟到6月份。